什麼是會計恒等式?
有學過會計的人一定記得:「資產 = 負債 + 權益」
這個會計恒等式的地位,就跟物理學的e=mc^2一樣偉大,
因為會計是社會科學,是百分之百的人造產物,
所以這個會計恒等式是百分之百成立的,
而充分理解這個恒等式,對學習會計學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前一篇「什麼是權益?」文中,
我們已經知道:資產-負債=權益,經過簡單移項後,
即可得前述的恒等式: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
接下來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個偉大的恒等式吧。
等式的左邊:資產,其實是表彰對企業有價值的所有資源。
等式的右邊:負債+權益,則是在記錄企業資產的來源,
為何資產的來源要再分為「負債」跟「權益」呢?
因為「負債」表彰的是「債權人」的權益,
而「權益」表彰的則是「股東」的權益。
「債權人」跟「企業所有權人」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族群,
債權人只是單純的資金提供者,
最在意的是企業的償債能力,
股東則是企業成敗的實際承擔人,
最在意的是企業的獲利能力。
而一間企業的資金來源比重
在財報分析上具有重大意義(容後再敘),
所以才有必要將這二種來源(負債、業主權益)
作進一步區分。
不夠清楚嗎?
且讓我們以「腸很長」公司的例子來作說明吧,
公司成立時,
帳上有現金100元、固定資產150元,一共有250元資產。
但是這些資產不可能憑空取得,
一定是有人提供給企業,企業才能擁有這些資產,
這就是所謂的「天下沒有早吃的午餐」、「有果必有因」啦。
看一下等式的右邊,
就可以發現公司的「負債」有銀行借款50元,
而「權益」有200元,
這說明了「腸很長」公司的250元資產,
有50元是來自債權人(跟銀行借的),
另外200元是來自於股東(香腸伯從腰包裏掏出來的)。
到年底時,等式的左邊:資產只剩下50元,
等式的右邊有銀行借款60元、應付帳款90元,
而權益變成了-100元。
算算看:
資產50元
=負債(60元+90元)+業主權益(-100元),
等式依然成立。
如果你編出一張資產負債表,
資產不等於負債加上業主權益,
不要懷疑,這張財報一定編錯啦。
再複習一次,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等式的左邊,表彰的是企業帳上擁有的「資源」,
等式的右邊,顯式的是企業帳上資產的「來源」。
秉持著有資源必有來源的觀念,
來理解會計恒等式,
不要再以死背硬K的方式來學會計,
不但學習過程比較輕鬆有趣,
更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