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的意義:會計上所謂「交易」係指凡能使資產、負債、業主權益發生增減變化的事項,因其須在會計帳簿上予以記載,又稱「會計事項」。 二、交易的種類: 1.對外交易:又稱交易事項或外部交易,係指交易的發生涉及企業以外的個體。如銷貨、進貨、支付員工薪資、捐贈、公司發放股利、業主提取商品自用等。 2.內部交易:又稱非交易事項,指交易的發生不涉及企業以外的個體。如火災損失、竊盜損失、匯率變動損失、更正、調整、結帳等。 三、財務報表會計(會計要素):財務報表是會計用來顯示企業經營績效與財務狀況等會計的最終產品,將財務報表編制之內容,按其經濟性區分為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收益及費損五大類,稱為財務報表要素,亦稱會計要素。 財務狀況: 資產(A):係指企業擁有一切具有交換價值或使用價值之財貨或權利。包括動產及不動產等財物,如現金、銀行存款、土地、房屋...等。 負債(L):企業對外所欠債務的總稱,未來必須動用資產或提供勞務來償付者。如銀行借款、應付帳款...等。 業主權益(C):業主投資於企業的權益總值。亦即企業資產總額減除負債總額的帳面餘額,稱為淨資產或淨值。資產一負債=業主權益。 經營績效: 收益(R):包括收益與利益,係企業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服務所獲得的報酬。如銷貨收入、租金收入、出售資產利益。 費損(E):包括費用和損失,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獲得收益而付出的代價。如水電費、郵電費、火災損失。 四、會計科目之定義:「會計科目」係指交易標的物之特定名稱,是交易紀錄的重心。例如花錢購買卡車的交易,錢在會計處理上使用的特定名稱是「現金」,卡車則是「運輸設備」,因此,就企業會計紀錄而言,應記載「現金」減少,「運輸設備」增加。 五、會計科目之設置:一個企業應設置多少會計科目,須視企業之實際需要而定,其設置時應注意的原則下: 1.配合企業業務需求設置:針對企業組織型態、經營模式及業務內容等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會計科目使用。 2.科目名稱應簡明易懂:會計科目的採用應力求簡明、易懂,方便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的閱讀和了解。 3.合乎通用性及法令規定:會計科目的設置應考量一般企業的習慣用法,並參照政府及相關機構頒布的法令及準則作為會計科目設置的依據。 |